滬尾形勢

 

文本詳細資料

標題 (Dublin Core)
滬尾形勢
Img_id (dianshizhai)
179
AnnotationObjects (dianshizhai)
船 城牆 房子 守望台 水雷 樹 山 河 海 圖像標題 圖像文字 印章文字
ChineseDate (dianshizhai)
十一年四月初六日
WesternDate (dianshizhai)
1885-05-19
作者 (dianshizhai)
吳友如
OriginalSource (dianshizhai)
原 39/2
GuangjiaSource (dianshizhai)
廣丁3/18
DaSource (dianshizhai)
大 2/20
文本 (dianshizhai)
三月初,台灣擢勝營友遽來滬尾地圖一紙,其中一切布置,井井有條,爰倩名手臨摹一通,並附誌數語,以吿世之留心形勢者。滬尾之山分南北,北曰大屯,南曰觀音,水在中央。海口西嚮,口之窄處,塞以竹排,排外有竹網。網之外埋水雷十餘具,其護水雷者,則沉溺之石船焉。由石船而水雷,而竹網,而竹排,凡四重。而又慮為敵所乘,復於排內伏水雷二十餘具,此水路之設防嚴密也。大屯西麓圍以長城,城有炮,駐兵守之。向東地勢漸高,壘石為座,方可數十畝,置巨炮其上,是謂「大炮台」。分駐五營,築城以為屏蔽。再進則南面為滬尾街,即洋人設埠通商處,英有護商兵輪泊焉。山北港道分歧,有兵三營駐其處,為大屯之後路。觀音與大屯相為犄角,而大小之數,止及其半。其西面海口,三營為前敵,一營為後援,不設炮台,挖濠數重以自守。濠外沙灘,築有水城,藏兵其中,看守堵口料物,與陸兵相呼應,此陸路兩岸之設防嚴密也。去秋滬尾之戰,法人戰黯、溺繫者,約數百人。而其登岸之處,即在長城之外。是圖出,而與親履其地目睹形勢者無以異也,而戰事可無煩贅述已。
Seal (dianshizhai)
〔山無恙〕
 

條目集